农光互补温室结硕果
大棚上,熠熠发光的光伏面板,仿佛千万个小太阳。1
大棚里,鲜翠欲滴的瓜果蔬菜,寓意着丰收和希望。
光伏发电,设施农业两不误,这样“一举两得”项目让人眼前一亮。6月12日,记者走进于洪区光辉农场,实地探寻协鑫新能源东北区域公司农光互补项目
“小太阳”
年发电2438万千瓦时
采访车穿行在绿意盎然的乡村小路之间,突然眼前出现一排排沐浴在阳光下的蓝色光伏板,场景迅速转换,让人仿若坠入到了一个奇妙的科技厂。
协鑫新能源东北区域公司于洪电站站长高科向记者介绍:“我们农光互补项目占地面积1100亩,光伏总装机量20兆瓦,项目选用63000块高效多晶硅组件,402台串式逆变器,分13个子方阵安装并配套建设了升压站、集电线路、道路、农业大棚等辅助工程。”
随着高科的一路介绍,大棚顶部的“光伏”图景徐徐呈现。“为了让发电效果更好,我们还引进了价值百万的机器人,通过远程操控就可以随时清洗光伏板,省却了巨大的人工损耗。”
为了让蔬菜充分采光,光伏板都安在了温室大棚的后坡墙上。高科表示,通过这些细节设计,发电和农业不仅可以并行,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土地效用。
“为了保障电站的稳定运行,我们不但配备了专门的高空作业车,而且每天安排两个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。”高科表示,有了强大的运维团队保驾护航,于洪电站的发电量非常稳定,平均年发电量2438万千瓦时。
对于农业发达、亟待寻找农业发展新途径的东北地区来说,协鑫新能源的特色光伏农业生产基地给予了良好的示范。
蔬菜大棚
用心打造高端农产品
了解完电站的情况后,记者来到了光伏农业大棚区。
协鑫东北区农业管理部经理李奇志拿过接力棒,向记者介绍道:“这里一共有278栋新型高标准大棚,其中144栋日光温室、134栋塑料大棚,不同类型的光伏大棚适应不同类型的蔬菜。”
沿着农业大棚一路前行,两侧菇娘苗随风摇摆致意。羊肚菌,有机甜瓜,特色西红柿……一系列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竞相出现在记者的视野里。
“目前羊肚菌的价格非常高,春节前每斤市场批发价130元,现在价格有所回落,每斤的批发价也得70-80元。”李奇志表示,于洪区光伏大棚实现了春、秋一年两熟栽培模式,每茬产菌500斤左右,每亩每年可实现纯收入约7万元。
为了充分利用绿色能源与绿色农业有机结合的便利条件,基地全面引进了智能化温控控制系统、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,使园区机械化、智能化占比将达到90%以上。李奇志表示: “未来基地种植的蔬菜会采取会员制,会员可以提前一周预订蔬菜,基地负责送货上门。”
立体利用
“一光多照,一地多收”
据了解,协鑫于洪区农光互补项目,租赁的是农场集体土地,采取租赁土地再将土地返租给专业合作社的方式,让专业人干专业事,使农民在获得土地流转资金的同时,增加了就业选择和劳务收入。
“光伏与农业的复合经营,实现了土地的立体利用,上部空间发电,下部空间不仅可以发展种植业还可以发展养殖业,实现‘一光多照,一地多收’的高效化利用。”综合管理部经理陈婷婷介绍说。
以产业为纽带,协鑫开辟出一条“一二三产协调发展、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”的新路径。“未来,我们要以科技大棚为基础,以太阳能为特色元素,发展生态旅游经济,建设太阳能特色农业旅游示范基地。我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这里一定会成为沈阳现代农业科技的一个展览馆,为现代农业发展开辟新路径。”